担保业倒闭潮调查-奥拓思维(北京)软件有限公司

010-59799077

售前咨询(9:00~18:00)

担保业倒闭潮调查

发布时间:2014-06-19 15:51:49     阅读次数:    
近年来融资性担保公司破产阴霾不断,担保业倒闭潮已呈现全国蔓延之势。
    破产案例不胜枚举。四川省有12家担保公司因不合格被注销,23家公司需整改;广东已有30多家担保公司退出了融资性担保市场;乌鲁木齐市公安部门已查封近90家投资担保公司。此外,浙江、江苏、河南、湖北等地也出现了类似情况,大部分担保公司或被移交,或重组,或变更,或注销。
    业内人士预计,今年担保行业将面临严峻的大洗牌过程,多米诺效应短期很难终结,只有少数具有国资背景的企业会在此轮优胜劣汰中胜出,预计今年就将有超1/3的担保公司会被清理掉。
    今年情况更糟糕
    四川资本大鳄“华通系”实际控制人疑似跑路卷起的硝烟还未散去,西南大型担保公司汇通担保的门口又有投资者拉起“还我血汗钱”的横幅……四川俨然成为担保行业的重灾区。
    据了解,在今年的企业年检中,四川省数十家融资性担保公司陷入破产深渊;有12家担保公司被列为不合格公司,并一律注销经营许可证,不得继续开展融资性担保业务;另有23家公司被列为整改类公司。
    “担保公司近几年的盲目扩张埋下了危机的伏笔。”中科创金融控股集团总裁常虹称,随着金融脱媒的不断推进、民间融资市场的不断扩容,如雨后春笋般生长的民间金融机构难免良莠不齐,更多资质不高担保公司的倒闭已无可避免。
    知名财经评论员宋清辉称,出现大规模融资担保公司倒闭的现象和行业洗牌有其必然性。主要原因有三方面:一是前几年行业超常规发展后的自然淘汰;二是行业的体制性原因;三是经济下行前提下,小微企业贷款意愿大幅度下降,银行也变相提高了担保门槛。
    温州就是一个例子,实体企业破产潮的背后,是超九成担保企业的关门倒闭。2013年浙江全省法院共受理了企业破产案件346件,同比上升145.07%,破产企业债务总额达1595亿元,比2012年的243亿元增长了近6倍。其中,发生在温州的企业破产案就有198起。业内判断,今年的情况可能会更糟糕。
    “担保公司大规模倒闭,盈利模式是重要原因,2%的收益不足以承接100%的风险。”常虹称,一般而言,担保公司利润来自担保额2%左右的佣金收入和存入银行的保证金利息收入,但却要覆盖100%代偿风险,收益与风险严重不匹配。
    “多数倒闭的担保公司,并非不愿意偿还贷款,而是没有能力偿还。”深圳另一家融资性担保公司负责人称,细追整个担保链条,无论是担保资金还是出借资金大部分都来自于民间借贷,一旦资金链断裂,破产倒闭几乎是唯一的选择。
    根据广东省金融办公开信息,截至6月17日,今年广东省已有30多家担保公司退出了融资性担保市场。而这一数据基本等同于2013年全省被查处的严重违规担保公司数量。截至2013年底,广东省共清理严重违规担保机构36家、分支机构13家。
    新疆的情况也不乐观。截至2014年5月18日,乌鲁木齐市公安部门已经查封了近90家投资担保公司,涉及多个区域。
    上市难解隐忧
    一面是全国多地担保业遭遇寒流,另一面却是担保公司热火朝天赴港上市。
    继广东担保公司集成金融集团成功在香港联交所挂牌后,来自重庆的担保公司瀚华金控近日也在香港招股。如无意外,瀚华金控将成为继集成金融之后的第二家赴港上市的民营担保公司。
    集成金融是国内首家上市的担保企业,招股期间受到热捧,超额认购达到21倍左右。集成金融的成功上市让陷入低潮的国内担保行业看到了曙光。佛山市金融局人士曾表示,“这表明国内担保公司的营运模式获得了海外投资者的认可,也为其他担保公司上市铺平了道路。”
    成功上市的案例激发了不少内地担保公司赴港上市的热情,瀚华金控便是其中一家。据瀚华金控5月30日公布的招股书显示,瀚华金控此次计划发售11.5亿股H股,招股价在1.55~2.05港元之间。相较于集成金融上市的一帆风顺,瀚华金控的上市之路显然不甚理想,甚至不得不暂时延迟上市计划。
    除了市况不佳的因素外,瀚华金控本身的业绩也没有显示出强劲增势,公司招股书显示,2013年瀚华金控实现净利3.57亿元,较上年同期的5.18亿元同比下滑31.1%。净利润下滑的同时是违约率的攀升。2013年瀚华金控的违约率达到1.6%,而2012年和2011年的违约率分别为1.2%和0.4%。
    市场对于这家公司的未来前景似乎也并不乐观。齐鲁国际在研报中指出,如果经济持续下滑,贷款减值及违约风险将会增加,加上上市定价缺少优势,给予瀚华金控“中性”评级。
    上市已逾半年的集成金融,业绩表现也有些差强人意。公司发布上市后的首份年报显示,2013年集团营业收入为5333万元,同比下降6.7%,净利润为1904万元,较2012年降幅达60%。
    从年报数据来看,集成金融的营收小幅下降,主因就是融资担保业务遇冷。截至2013年底,融资担保业务占集成金融集团收益的78.2%,来自融资担保服务的收益较2012年下降了7.7%。
    银和金控负责人程钢告诉记者,在香港上市的担保公司多以担保为噱头,实际上也在开展其他业务,很多担保公司都以诺亚财富为目标进行转型。
    集成金融就是一个例子,公司负责人曾表示,目前集成金融已进军互联网金融,旗下集利财富网就涉足网络信贷。
    寻找转型之路
    事实上,国内担保业一直处于边发展边整顿的过程中。
    早在2010年,七部委联合出台的《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》,开启了担保业的整顿。此后几年,各地主管部门便展开了辖内担保公司的风险排查和资质重审。
    而自今年年初开始,针对一些地区非融资性担保公司数量激增、业务混乱的现象,银监会、发改委等八部门联合发布通知,对非融资性担保公司予以清理规范。
    5月30日,银监会发布的2013年年度总结报告,其中就要求银行缓释平台贷风险、严控房地产贷款风险,防止产能过剩风险。同时,银监会也要求做好四种风险的盯防,即不规范的理财产品、不审慎的信托业务、融资性担保和小额贷款。
    “过去几年担保业爆发式增长隐藏的一些问题在整顿中暴露出来,随着监管趋严,以前担保公司的一些不规范操作也难以为继,因而很多公司都在寻求转型。”程钢向记者表示。
    “随着洗牌的推进,未来担保业可能会形成几家独大的格局。”常虹称,有着强大国资背景的担保公司会向着综合性的金融控股集团转型,逐渐弱化对担保业务的依赖;注册资本在2亿元以下的担保公司则大多数会在洗牌中消失;只有极少部分有可能会走细分行业的专业化路径,专做某一行业领域的担保业务。
    在宋清辉看来,融资担保行业未来将会朝着两个趋势发展:一是监管层面,融资担保行业对中小企业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,政府将会对融资担保行业进行规范和扶持;二是行业层面,夯实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和产品创新能力,是未来担保公司信用实力的提升需要依赖的两个必经路径。
    谈及担保业转型的问题,多位受访的业内人士均表示,担保业必须摆脱高度依赖银行的现状,未来转型的方向有寻求上市、参与股权投资、财富管理等。
    据记者了解,大部分担保公司只保留了传统的担保业务,但无一不是向综合金融方向发展,他们把目标瞄准了财富管理、股权投资、互联网金融等多个平台业务,赴港上市的两家公司无一不是如此。

相关动态

版权信息 2009 @ 奥拓思维(北京)软件有限公司